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详细页

返回上一级

甘肃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王文永: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金融为民蹚出支农支小新路子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8日


  观点摘编

  甘肃省农信联社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坐标,在培育支农支小“常青树”上俯身着墨,在做精做优普惠金融“聚宝盆”上坚定落笔,实现了自身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双丰收”。

——甘肃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王文永

  近年来,甘肃省农信联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决策部署,坚持支农支小,突出做散做优,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效,探索建立支农支小新模式,全面塑造特色经营新优势。

躬身为农践初心

铺就惠农兴农致富路

  构建以服务“三农”“1+N”制度体系为基础、“金融助理”为纽带、特色产品为抓手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打造甘肃省农信联社综合化、特色化、差异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至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677亿元,占全省的33%。其中,农户贷款1948亿元,占全省的65%。涉农贷款、农户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生态及地质灾害搬迁贷款、灾后重建贷款6类贷款的余额和占比在全省均保持“双第一”。

  健全机制共筑服务“三农”“同心圆”。构建服务“三农”“1+N”制度体系,实施金融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效、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乡村建设、金融赋能乡村治理“五大专项行动”,建立省农信联社牵头协调、部门对接营销、行社落地实施的“三级”联动营销机制,不断拓展“朋友圈”“客户圈”。加强政策研究、行业分析、条线考核等常态化建设,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内外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政策引领深耕服务“三农”“主阵地”。围绕端稳粮食饭碗、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三大领域,研究政策导向,对标市场需求,制定“三农”信贷政策指引,有效对接各类主体融资需求。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511亿元,在农业农村部与监管总局召开的全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调度会上,作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机构代表作典型经验交流。

  特色产品擦亮服务“三农”“金招牌”。对标“甘味”品牌建设,实施特色农业专项产品创新计划,因地制宜、因“农”制宜,创新研发“乡村振兴畜禽贷”“兴陇甘味贷”等涵盖“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农业产业信贷产品,不断丰富甘肃省农信联社“兴陇”系列产品体系,用心用情打造服务“三农”的金融“样板间”。

  整村授信架起服务“三农”“连心桥”。选聘5000多名“金融助理”扎根一线、服务一线,为客户授信70.77亿元、融资41.43亿元,“党建+金融助理”党建品牌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完成整村授信11291个,覆盖率达71%,创建信用村6604个,用信农户达三分之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667亿元,构建了“精准+普惠”农户服务新模式。

小微个贷齐发力

打造普惠金融好品牌

  把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单列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制定对公、个金业务专项考核办法,推动小微个贷业务增量扩面、提质增效。

  抓政策机遇促进小微业务普惠化。全面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大首贷户拓展力度,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持续推进“千名支行长联千企”活动,推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服务小微企业14169户、贷款余额1290亿元,余额占全省的五分之一,整体完成“两增任务”。

  抓机制保障促进客户经理专业化。注重建好对公、零售客户经理“两支队伍”,分批次、全覆盖举办客户经理培训,制定客户经理管理办法、普惠信贷尽职免责管理办法,激发客户经理“敢贷”“愿贷”积极性,提高“能贷”“会贷”主动性,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可得性。

  抓业务创新促进服务产品多元化。深化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引导行社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运用“甘肃信易贷”“银税互动”“陇信通”等平台信息资源,研发推广“兴陇税易贷”“兴陇快贷”“烟商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个人信贷余额达到2598亿元,今年新增227亿元,新增占比超过50%,余额、新增占比均居全省第一。

以人为本真关爱

建强薪火相传生力军

  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金融人才“三个过硬”标准,健全干部选、育、管、用机制,建设结构合理、比例协调、堪当重任的干部梯队。

  加强干部管理,树立“实干”的导向。旗帜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效、重实绩、重基层”选人用人导向,探索开展“揭榜挂帅”“竞聘上岗”“横向互挂”“双向交流”“调研推荐”“兄弟省挂职”等干部选拔方式,无基层管理经验一般不提拔重用,加速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老中青梯队一体建设进程。

  优化选用机制,点燃“想干”的激情。制定“双百双千”实施方案,通过内培、交流、外引等方式储备100名行社“一把手”、选拔100名优秀年轻干部、聘用1000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建立1000人后备干部队伍。制定专业技术类员工职级管理办法,开展员工职级晋升和套转工作,首次打通甘肃省农信联社员工职级晋升“双通道”。

  实施员工培训,增强“会干”的本领。实施员工“真关爱”行动,构建“12345”教育培训体系,分级分类开展管理人员“航”系、专业岗位“鹰”系、青年员工“苗”系培训项目,全系统每周一举办“农信大讲堂”,全覆盖开展“送教下行社”,全员参加线上云平台学习,全面推行员工“持证上岗”,全额奖励在职学历、专业职称深造提升,教育引导广大员工增强能干会干本领。

奖惩有度严考核

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源

  把考核激励作为推动基层行社坚守主业、支农支小的关键一招,坚持全领域覆盖、全方位激励,以考核树导向、以激励促担当。

  考核政策让支农支小权重更高。从规模、质量、效益等多维度综合考核,合理调整“三农”、小微业务KPI权重,建立《支农支小业务绩效考核办法》,引导激励基层行社聚焦主业、深耕“三农”、服务小微,全系统千万元以下贷款占比达到70%,做小做散的结构性优势进一步凸显。

  等级管理让比学赶超氛围更浓。制定等级行社评定办法,职级待遇、班子职数、费用配置、绩效薪酬与上年度评定结果挂钩,有效激励各行社争先进位。

  绩效分配让基层一线收入更多。建立前中后台岗位及机关、城区、农村差别化的绩效分配体系,实行绩效向一线倾斜政策,为农区额外配置专项补助,一线员工的获得感更足、凝聚力更强。

科技支撑添动能

抢占支农支小制高点

  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全面构建营业网点、自助渠道、线上平台、远程银行“四位一体”服务网络,加快实现业务线上化、流程自动化、决策数据化、服务智能化,全系统电子银行替代率达到97%。

  营业网点转型激发营销动力。加快营业网点智能化改造,实现智能柜台2000家网点全覆盖。实行弹性窗口,加快减高增低,释放人力充实营销队伍。优化网点布局结构,稳定乡镇、调整县域、优化城区,不断提升网均、人均效益。

  线上第二银行增强获客能力。升级迭代掌上银行,实施产品线上化,搭建本地化生活、政务服务场景,构建移动信贷+移动柜面+移动营销+移动办公“四位一体”的线上化作业模式,提升电算化、数智化水平,增强获客活客能力。

  远程银行建设扩展服务效力。加快建设智能客服系统,扩展视频银行、文本客服、电话客服和AI智能外呼服务,构建远程银行组织体系,实现24小时客户随身服务。

  移动便携机具提升单兵战力。以移动柜面、移动信贷、CRM+等系统为支撑,丰富背包银行、便携式制卡机等移动终端功能,促进客户接触智能化、金融服务便捷化。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甘肃省农信联社将以此次论坛为新契机,加强交流学习,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农信事业行稳致远,为建设金融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浏览量:
上一篇:
下一篇: